喝得環保丟得正確保溫杯回收最到位
2025 年 11 月 18 日
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越來越多市民以保溫杯取代一次性飲料容器,不僅呼應減塑政策,也展現綠色生活與個人風格。保溫杯早已不僅具備保溫功能,更成為日常生活中兼具實用與時尚的用品。然而,當保溫杯損壞或失去保溫效果時,如何正確處理,仍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環保盲點。
桃園市政府環境管理處說明,保溫杯在回收處理上需依材質分類,相關方式如下所示:
- 不鏽鋼保溫杯 屬於「廢金屬類」,可交由資源回收車或回收站處理,讓金屬獲得再利用。
- 塑膠外殼+金屬內膽(複合材質) 因材質難以有效分離,屬於不可回收項目,應視為一般垃圾丟棄。
- 陶瓷保溫杯或陶瓷內膽屬於一般垃圾,丟棄前建議妥善包覆,以避免破碎割傷清運人員。
環管處提醒,市民在丟棄前,務必先清除殘留液體與異物,再依材質分類,確保回收品質。若保溫杯仍堪使用,也可考慮轉贈、二手流通或改造成花器、收納容器,延長物品生命週期,落實循環經濟。
近年來,中央及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減塑政策,限制一次性飲料杯使用,並鼓勵自備環保杯。桃園市更進一步推廣循環杯服務,透過便利商店、飲料店及外送平台合作,提供租用與歸還機制,不必購買一次性容器。這些措施不僅能有效減少垃圾量,更展現桃園市推動循環經濟與零廢棄城市的決心。
環管處呼籲,保溫杯雖然只是日常小物,但其使用與回收方式,正反映市民的環保態度。透過正確分類與回收,不僅能減少垃圾、提升資源利用效率,更能串聯減塑與循環經濟政策,讓永續生活從日常小細節開始落實,共同打造乾淨、宜居且永續的城市環境。